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戴盈盈)为传播科学知识,创新科学教育形式,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智远同心科技馆队(以下简称科技馆队)与湖北省科技馆开展馆校合作,于7月11日下午在湖北省科技馆山水野区吧教室内,开展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科学实践课“光与影的传播——纸杯投影仪”,共有28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由科技馆队队员杨思羽担任主讲人。
在课程设计阶段,科技馆队内部成员以及科技馆队与科技馆之间就进行了多轮磨课与改进。由于“光”随处可见但又深奥复杂,所以杨思羽根据科技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风格,结合科技馆老师的经验分享与建议,设计了一堂既能让学生学习光的原理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光、应用光的特色课程,在实践体验当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伊始,杨思羽就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什么是光”。学生们童趣十足的回答瞬间活跃了课堂,他们还一一分辨出教室里各式各样的灯光。短短几分钟大家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对光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1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随后,杨思羽结合了生活中的例子,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了光的概念,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光。接着她又通过播放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分析光的传播规律,并举例说明了生活中常见的光直线传播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图2 杨思羽讲解光的传播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加深记忆,课程中还设置了体验环节,学生们带着护目镜,拿着手电筒,在教室里尝试做出不同形状的影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着手电筒,向彼此展示自己做出的影子。这一环节不仅促进了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原理,还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图3 学生的光影初体验
在学习了光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们开展了应用光的趣味实验。在老师和助教的帮助下,学生们自己动手裁剪纸杯,粘贴胶带,并发挥巧思在透明胶带上绘制各式各样的图案,再利用手电筒来制造投影,将亲手绘制的图案利用光投射到墙壁上。学生们在实践中纷纷感叹光的神奇力量,也对其原理感到好奇。最后,杨思羽向学生解释了纸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践行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理念。

图4 学生在透明胶带上绘制图案
课程结束后,有学生表示,亲手制作纸杯投影仪的过程很有趣,还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感受到了光的存在,也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制作的投影仪带回家,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成果。本次课程不仅是一次短暂的科学探索之旅,更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无限热爱的火种。未来,科技馆队将秉承“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推出更多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科学教育活动,为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