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教育家精神润人心:教育学院小椒鱼实践队宣讲进社区

时间:2024-07-16 17:42    来源:教育学院    作者:史磊 姚俊伊 叶柔妘 邱峰 魏银莉    点击:
“我要向这些教育家们一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位年仅5岁的小朋友,在听完一场教育大师课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史磊 姚俊伊 叶柔妘 邱峰 魏银莉)“我要向这些教育家们一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位年仅5岁的小朋友,在听完一场教育大师课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7月12日至13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椒鱼实践队为武汉市绿岛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带来了以多位教育家事迹为主线的教育大师课,并在绿岛社区凤雏书院开展了“教育初绽,童心共融”——教育家精神宣讲进社区系列活动。实践队员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一主题,通过课程讲授、话剧展演、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教育家事迹、教育家思想和教育家精神带到社区,持续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弘扬深入基层。


创新形式,让宣讲“有温度”


       实践队员以游园会的形式,串联起教育微课、原创话剧、趣味游戏等丰富活动,将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的宣讲贯穿其中。教育微课以我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吴怡芳等人的重要生平事迹和教育贡献为主要内容,以一个个动人鲜活的真实故事为切入口,拉近教育家与孩子们的距离,增强孩子对教育家精神的感悟。



      《南陈北张》是教育学院师生精心打造的校园原创大师剧,演员来自教育学院在校学生,此前已在武汉、南京等多地进行演出。此次演出来到社区,实践队员在前期展演的基础上根据孩子们的观看特点精心准备,进行特定化改编,兼顾儿童视角,创新展现形式,突出核心情节,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爱国重教的种子。“考虑到孩子们观看习惯,我们在原先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将一些情节进行录音配合视频画面进行播放,重点突出人物性格的情节,更适合儿童进行观看”实践队长叶柔妘说。


队员与儿童交流


融入专业,让宣讲“有力度”


       “社会实践不能和专业知识脱节,而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育学院小椒鱼实践队专业指导老师介绍到。教育学院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融合的重要路径,今年夏天,教育学院小椒鱼实践队三支分队依托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三个专业,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线,分为“学师者典范、探育人之道、守桃李匠心”三个板块,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开发、话剧展演、实践调研、成果产出等环节,将“一线的专业课”与“行走的思政课”紧密结合。



       在绿岛社区,实践队员依托扎实专业知识,精心策划了涵盖绘本课、活动课、生命教育课、传统文化课和教育大师课在内的五门课程。一系列课程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让教育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切身感受教育意义,不断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课程开展


衔接校社,让宣讲“有广度”


       社会实践不是学校的单向发力,而应成为学校和社会双向奔赴,形成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教育学院以微课和话剧为载体,充分挖掘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讲好教育强国故事。实践队员将自主开发的课程和大师剧带进社区,面向社区居民进行讲授,从而将思政实践从学校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并将融合教育的理念巧妙融入其中,向大众传递了普特融合的教育观念,增强公众对特殊群体的理解与包容,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实践队员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推动着实践队员身份转变,从“听讲人”到“主讲人”,由“向书本学习”到“从实践成长”。


话剧展演


       目前,教育学院正在开展“寻访·我身边的好老师”实践活动,旨在寻访身边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用心发现身边好老师,用心挖掘基层教育故事,用心弘扬教育家精神,形成学校和社会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审读人:王璐 刘雅欣


编辑:姚倩钰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