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探索课后服务中的非遗魅力与传承之道

时间:2024-07-22 18:25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蒋书雅 郑舒丹 聂静洋    点击:
​为探索非遗课后服务现状,寻找非遗传承之路,7月13至7月17日,历沅实践队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问卷300余份,并分别对杨溪中学在校学生、大学生支教老师和在职老师等20余人进行线下访谈。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蒋书雅 郑舒丹 聂静洋)为探索非遗课后服务现状,寻找非遗传承之路,7月13至7月17日,历沅实践队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问卷300余份,并分别对杨溪中学在校学生、大学生支教老师和在职老师等20余人进行线下访谈。



问卷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愿意尝试学校开设的非遗相关课程。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参与非遗相关活动意义非凡。关于如何平衡非遗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受访者们意见分歧较大,40%的人认为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解,40%的人认为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还有20%的人认为初期应该侧重理论,逐步增加实践操作。非遗课后服务开展面临严峻的挑战,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其存在社会支持不足、缺乏专业师资、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不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一:历沅实践队队员采访杨溪中学学生


7月13下午,历沅实践队队员分别与杨溪中学的学生们进行访谈。所有受访者均反映非常喜欢历沅实践队的老师们开展的非遗课程,“理论+实践”的形式使课堂氛围趣味横生。“保护非遗文化就是在传承我们的精神和文化。”杨溪中学学生江新雨这样说到。


图二:历沅实践队队员采访杨溪中学学生


王钰涵对一同前往杨溪中学支教的中国民航大学的同学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授课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文化与传统非遗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他们通过设置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


图三:王钰涵采访中国民航大学支教同学


蒋书雅分别与杨溪中学主任尹老师和辛老师进行了访谈。据两位老师介绍,杨溪中学一贯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们在日常课程中会融入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在课外,学校组织过两次推动文化传承的大型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青龙泉遗址和罗开富足迹陈列室。此外,学校积极接受各地大学生到学校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讲解与体验活动。



尽管如此,非遗课后服务的开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辛老师表示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部分同学可能更愿意花费时间在提升成绩上,而对非遗文化兴趣较低。尹老师则表示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许多活动都需要实地考察,集体外出使得学生的出行安全难以保障。其次,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容易变得浮躁起来,很难静下心来感受厚重的传统文化。


图四:蒋书雅对杨溪中学在职教师进行采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与智慧。历沅实践队聚焦于非遗课后服务的现状,致力于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他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下,非遗将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词汇,还是能够引发共鸣的知识与生动具体的文化符号。


审读人:梁方勇 付佳琪 李荣


编辑:李佳伽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