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谭诗雅 陈梦以)华中师范大学追光实践队驻赤壁市赵李桥镇“希望家园”开展暑期课堂教学已持续十余日。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践队成员于7月17日下午开展“护苗计划”家访活动,搭建起家庭与“麦田学堂”的“立交桥”,有助于提升支教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拉近师生距离,传递华师温暖大爱。

图一:志愿者在去小轩家的路上
家庭发挥着“人生第一课”的重要作用,家长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情况不容忽视。在过去的一周里,实践队成员了解到羊楼洞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偏多,通过观察学生们在“麦田学堂”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结合与当地村干部交流所了解到的情况,注意到了小然和小轩(均为化名)两个孩子。实践队成员分为两队分别前往两位同学家中开展家访活动,小然的奶奶和小轩的叔叔热情接待了前来家访的老师们。

图二:志愿者在与小然奶奶交流
在与小然奶奶交流家庭情况时,老师们得知,小然假期时间都在奶奶家,上学期间也只有母亲监管他,而其父亲在国外工作。由于小然活泼开朗的性格,他在羊楼洞也交到了很多朋友,但却常常不能自主完成作业,需要奶奶监督。与小然不同,小轩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表现得十分文静懂事,她与叔叔一家同住,在镇上读寄宿制小学。小轩能自主完成作业,对于暑假作业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每天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并表示在支教结束之后会报名补习班,她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图三:志愿者在与小轩叔叔交流
“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希望你们每年都能来。”小轩叔叔为老师们倒着冰镇青砖茶,亲切地表达着对“希望家园”的信任与认可。期间,老师们从学生健康、心理的角度出发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建议,以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图四:志愿者与小轩家长合照
追光实践队“麦田学堂”和“护苗计划”已持续开展六年,从课堂教学和课外关怀两方面同步发力,为乡村儿童教育的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此次家访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生活问题的有益探索,更是实践队员对三下乡实践号召的积极响应,展现了华师学子的精神风貌。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了学生的家庭状况,更加明确了接下来教学开展的目标,为当地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并从家长的肯定与信任中获得了教书育人、为当地教育事业提供改善方案的动力。
审读人:王涛 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