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芷昕)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环保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第二十四届爱心之旅宣恩队(以下简称“宣恩队”)所开设的环保课程——《垃圾分类伴我行》于宣恩县第一中学行远楼三楼教职工之家正式开展。授课老师为宣恩队成员但长金和李昕诺,授课对象为宣恩一中部分教职工子女。

图一 关于垃圾的介绍视频
但长金和李昕诺以垃圾分类相关的动画短片引入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接着二位老师便引出了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图二 老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在说到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不进行垃圾分类会产生的不良后果时,台下的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连接,如不进行垃圾分类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表现,并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垃圾不分类的坏处,从而督促自己和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口号。

图三 学生亲自动手垃圾分类
除此之外,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但长金和李昕诺不仅清晰详尽地罗列出每种分类方式的特征以及相关例子,还设置了课堂小游戏,让同学们动手实践进行垃圾分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
但长金准备了四个小型垃圾桶摆件和众多印有物品图片和物品名称的小卡片,并将小卡片随机发放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助教的带领下,同学们在思考过后将不同种类的小卡片放至相应的垃圾桶内。这种有趣新颖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垃圾分类。待到所有的卡片都被投放进不同的垃圾桶中之后,但长金为同学们指正了错误,并且给大家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易错点,例如食品包装塑料袋、塑料垃圾袋、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垃圾不是可回收垃圾,因为它们是受污染、不可降解的,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很难腐蚀,所以一般将这些塑料垃圾投入其他垃圾回收容器。

图四 集体合照
在本次课堂上,同学们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对垃圾分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并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种子,让教育真正的从课本走向生活。
审读人:王莉 王铭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