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璇政 祝振豪)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基层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相结合的治理模式,8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以法保“未”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云梦县清明河乡红旗村开展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为主题的走访调研活动。

(图1 实践队成员黄子鑫与村书记肖勤超访谈)
深入调研,守护成长。实践队成员黄子鑫与红旗村村民委员会书记肖勤超进行了访谈,从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教育、与基层执法司法机构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调研。肖勤超表示,红旗村在工作部署上多维度地融合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教育。在不定期走访宣传的基础上,村委会也会鼓励未成年人与家长一同参加“屋场院子会”,以此来进行法治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发展。针对留守儿童,村委会会帮助其协调解决学习生活问题:每季度召集村内留守儿童参加专项培训,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德育水平。肖勤超认为,与基层执法司法机构的协同治理,为村委会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深耕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助力。

(图2 实践队成员蒋玉莲与村妇联主任张惠交流)
剖析根源,共筑防线。实践队成员蒋玉莲与红旗村妇女联合会主任张惠进行交流,探讨了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张惠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家长的教育和陪伴,因此其预防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防线。张惠告诉实践队,以村妇联成员组成的“爱心妈妈”已经多次向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提供学习和生活物资,兼顾物质支持与人文关怀。
通过访谈,黄子鑫感受到红旗村对未成年人发展的关注,感受到未成年人关爱机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红旗村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教育融入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使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图3 法学院以法保“未”实践队团队合照)
以法保“未”,共筑未来。通过与当地村委会的深入交流,实践队成员对当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次访谈中,实践队成员学习到基层治理中有效引导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的相关经验,以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和谐环境的策略。法学院以法保“未”实践队将把本次调研的成果带入研究课题,以实践促学术,用汗水写青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