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林怡君)为践行“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大力推动科普教育进校园,切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营造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8月9日至8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偕行筑梦团恩施建始队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开展噪声危害与防治科普课程。队员包玉娇担任本次课程主讲人。
包玉娇运用两段对比鲜明的音频——悠扬的乐音与刺耳的噪声作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由学生分享对两段音频的切身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噪声的概念。借助生动有趣的视频,她着重讲解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使学生对噪声有了基础的了解。

教师作课堂引入
随后,包玉娇介绍了分贝这一专业概念,并分发分贝仪,让学生亲身体验分贝的测量。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积极,他们纷纷回忆起生活中那些令人不悦的噪声来源,并勇敢地举手发言,诉说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噪声烦恼。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了热情的鼓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氛围愈发轻松愉快。

教师介绍分贝仪
在深入探讨如何防治噪声的环节,包玉娇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见解和建议。有的提出可以利用高科技材料来制作隔音设备,以减少噪声的传播;有的则建议设置专门的噪声监测点,及时发现噪声污染源。包玉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精炼的总结,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创意和努力,还将这些零散的见解和建议进行梳理整合,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噪声危害与防治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探寻防治噪声的有效措施,包玉娇设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隔音比赛。每个小组都领到一个闹钟,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要降低闹钟响铃时的声音。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用书包层层包裹闹钟,有的则巧妙地利用书本等物品搭建起隔音屏障。经过一轮激烈的角逐,教师进行了严谨的检测评估。最终,表现最为出色的小组赢得了丰厚的奖励。这场隔音比赛不仅仅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刻地理解了噪声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隔音比赛
此次噪声危害与防治科普课程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热情和兴趣,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追求科学真理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恩施建始队将始终坚守“有温度的教育”这一理念,把更多此类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引入校园。
审读人:姚珂 徐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