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

美术学院召开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会

时间:2025-04-02 21:46    来源:美术学院    作者:陈明 康若晨    点击:
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能力,4月1日美术学院召开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会,邀请美术学院部分曾经或正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老师参与座谈,围绕团队协作、申报要点以及专家指导建议展开深入交流,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探讨未来建设思路。会议由副院长庄黎主持。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明 康若晨)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能力,4月1日美术学院召开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会,邀请美术学院部分曾经或正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老师参与座谈,围绕团队协作、申报要点以及专家指导建议展开深入交流,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探讨未来建设思路。会议由副院长庄黎主持。


  

  首先,老师张南分享了参加校级课程思政培训的心得。其中,生科院教授李睿《生物分子》课程思政建设的案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教学设计秉持“全过程融入、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将思政要素置入到教学各环节中,很好地展现了理工科课程是如何通过挖掘专业特质实现思政融合。张南强调,要深入学习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任务,做好全链条设计,从教学大纲到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各环节的浸润式融入,同时加强在教学媒介应用、教学互动设计、评价机制优化等方面的系统创新。针对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应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的成功落地离不开团队智慧集体协作。”老师陈曦介绍了她的一些心得感悟。她强调,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是破解难题的关键,版画工作室团队就是她的强大“智囊团”,通过集体谋划与任务分工,不仅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还能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质效。



老师王成武在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认为课程设计要与评审标准精准对标,艺术实践类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创作观、艺术观为核心构建美育精神的整体框架。课程讲授应紧扣主题,确保逻辑清晰。他结合申报经验指出,需对照评审表逐项落实配套资源、精简教学策略说明、概括课程核心目标,并附详细教学安排表,便于专家理解实践课的具体实施流程。王成武还建议引入数字化平台辅助教学,以思维导图、学生画像等功能,留存过程资料,凸显课程亮点。



  老师艾欢复盘首次课程思政建设申报经历,提出应积极主动寻求美术学院及学校的辅导和支持。对于实践操作环节占比大的专业课,她建议在课程设计环节,做好明确的时间安排,便于专家能够完整听课。



最后,庄黎根据各位老师分享的建议,提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质效:通过基层教学组织集智攻关形成内生动力、依托专家培训提升理论认知、组织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实施路径。他强调课程思政一定不要生拼硬凑,也不要思政和专业相脱节,而是要通过精细化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共生效应。


审读人:张晓冰 刘倩

编辑:杨子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