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自助资源 > 心理抗疫 > 正文

你奉献“大家”,我守护“小家”--如果你是医护人员家属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23
浏览:

(图/梨视频)

你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吗?一名医生爸爸因坚守抗疫一线,已经很多天没回家。因为太思念父亲,小男孩看到新闻联播中出现爸爸的画面,对着电视机喊到“爸爸,爸爸!”,一声一声喊得人心碎。他的父亲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雄,而英雄的身后也有一群担心害怕却又理解支持的亲人。面对疫情,他们比他人多一份担忧,不仅担忧自己,更是担心自己的医生爱人感染,害怕自己的护士女儿生病。

 

医护人员的家属怎样做才能成为亲人有力的大后方呢?

1.缓解过度焦虑的情绪

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与亲人的心都是紧密相连的。而这次,他们每天与病患接触,完成艰巨的任务,即使有很好的防护措施,作为家属,心又如何能不牵挂呢?但过度焦虑可能出现疲劳、心慌、胸闷、失眠、厌食等症状,从而影响免疫系统,使我们在病毒面前更加脆弱。这又给正在奉献的他们增加更多烦忧的事,因此下面的几点小建议希望给你带去一些安定。

【理性认识】: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疫情的发展,既不要低估它,省略必要的防护手续;也不要高估它,失去战胜的信心。而病人的日益增多、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缺乏,甚至还有病人对医护人员做出无理行为,面对这些消息,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过度担心会减少理性思考的能力,但我们需要坚信的是,我们挂心的医护人员正在竭尽所能的控制疫情,我们应该相信她们、相信情况的好转。切忌胡思乱想,而是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我们能做的有益事情上,要永远怀有希望。

【意志调节法】:当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来疏解,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将焦虑情绪写出来以及每天保持和亲友(包括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做一些在平常忙碌生活中没时间去做的事情,多和父母聊聊天,多陪孩子玩玩游戏,或者给想念的人写一封信,待到春暖花开亲自交给她。

【注意转移法】:当人受了不良刺激时,应尽可能离开受到不良刺激的环境,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环境和新事物上去,以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和加重。医护人员是我们的心之所系,是不可能离开的。但我们可以离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给自己本就七上八下的心留一块安静的栖息地。

【合理宣泄法】:当个体受到不良刺激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应当让消极情绪得以充分宣泄,由此来减少心理负担、恢复内心的平静。每天都处于担心他们的情绪中,自己被困在家中很多事无法完成又加剧了消极情绪,那么,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吧,瑜伽、太极、摄影、烹饪都可以排解心中的不安和焦虑。

(图/百度图片)

2.做坚强后盾,传达爱意和温暖

家人的健康和支持是医护人员坚持战斗的强大力量。孩子开心的笑容、伴侣暖心的陪伴、父母安康的身体都是医护人员救助时的强心针。

作为家属,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己的安全,减少医护人员对家庭的牵挂,尽量不外出、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有轻微症状在家隔离观察,有可疑症状就近就医;切莫因为紧张焦虑而手忙脚乱忘记个人防护。

其次,理解、支持、相信、鼓励她,做他们的坚强后盾。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主动请缨,相信他们和医护团队一定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救助病人,相信他们能够保护好自己安全回家,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尽管去表达爱意吧,尽管去说出平时忙于工作、碍于腼腆、留存心中的情话吧!

3.不信谣、不传谣

科学、理性的对待疫情消息,减少信息输入,及时关注权威发布的消息。作为医护人员的家属,更需要正确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和及时将所获的正确信息传送给更多的人。

 

你奉献“大家”,我守护“小家”,在这个疫情紧要的时刻,如果你是医护人员的子女,你一定要因父母的伟大感到骄傲。当社会需要时,他们毫不犹豫贡献自己,他们的心也依然紧紧牵挂着你,希望每天得知你健康安全的消息,也更需要你的支持。

如果你是医护人员的伴侣,你一定要稳住脚步,照顾好家里的老人与小孩,给予伴侣爱意和支持,让他更有力量和信心在“前线”战斗。

如果你是医护人员的父母,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学会辨别真假信息,避免恐慌,儿女对家里多一分心安,在“前线”就少一分危险。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前线,你们的父母,伴侣,儿女在拼尽全力而奋斗着。他们努力地扛起这份责任,为这场残酷的战斗带来了很多奇迹。作为他们的后盾,更不能倒下。众志成城,抗病救灾,终会胜利!

(图/百度图片)

作者:胡鑫 柳艺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审稿人: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