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将降大任于老师也,必先热闹其学生、困其于家中、难为其上课。这不,今年似乎到了老师们天降大任的时候了,因为今年上课,简直就像是“渡劫”……
“妈……我不想起床,能不能不去上课啊……”
“你清醒点,你是老师啊!”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本来觉得直播不是什么难事,然而……
生物老师首先领教了网络审查的力量。

为了讲好这些课,老师“征用”了自己管辖范围内一切能够征用的物资,比如:蒸菜架,毛玻璃

虽然老师和同学不见面,但是课堂上该有的东西还会有,比如老师的提问,又比如同学的开小差
然而,我们还是低估了年轻人的创造力
当学生这些小手段终于暴露出来时,老师已经难以按耐心中的“热情”
终于,老师们再也不愿意拖堂任何一分钟

我们能看到因网课直播发生的有趣插曲,但是在这一场席卷全国的网课背后,还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我们没有看到老师们为直播上好课的穷思竭虑,没有看到老师为了掌握新技术反复钻研,没有看到老师们面对新式课堂的不适应。比如有的老师觉得在家上课提不起精神,不如在教室里上课那么激情满满;有些老师感到自己对新技术不熟练,从优秀教师变成“实习”教师,因此觉得信心倍受打击……这些可能我们没看到,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师们来说,网上授课更像是一场“劫难”。
为何如此艰难?
为什么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仅仅是换了上课形式,就感到困难重重呢?
1、“直播无助感”的习得
按照Seligman的观点,即使一个人没有亲身经历消极的事件或者遭遇消极的结果,只要他们感到自己难以对这件事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改变这件事的结果,就有可能会产生无助的感觉[1]。面对疫情,为了不耽误学生们学习,各学校纷纷开始进行网络授课,这对于一部分老师来讲是个挑战。由于不熟悉网络平台操作,频繁遇到问题,不仅给大部分老师带来焦虑忧心等负面情绪,更会让老师产生一种“我不会网上教学”的错觉。所以,老师出现这种无助的错觉,实属情理之中,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2、“心理掌控感”的降低
小编曾听到一位老师说:“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念讲台。”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很热爱那一方三尺讲台,因为站在那里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看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获得知识后的满足,老师们会感到成就感满满。而如今,面对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完成上课,无论是讲到重难点部分,还是生动有趣的部分,似乎都成了老师们的“独角戏”,无法时时把控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无疑,这会使得大部分老师觉得对于课堂及学生的掌控感降低,授课带来的成就感也因此而降低。
3、角色转换困难
疫情开始之前,老师这一社会角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也习惯于课堂授课,面对突然的网课形式,让老师有些转换困难,自我调侃说已经从老师变成了一个网络主播。网课形式的签到打卡、回答问题、上传作业等形式对老师来说既繁琐又陌生,让许多老师头疼不已;而且部分老师对于网课的授课经验不足,缺乏一定技巧,可能导致教与学的不对称,降低学习效果,也降低了老师的自我效能感。
那么,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何以“渡劫”?
小编给各位老师们送上几条用于心理调适的方法:
1、适当提升“心理唤醒”
“心理唤醒”,即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3]。通俗来讲,即我们所感受到和意识到的自己身体内部的能量水平。
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低心理唤醒水平之下,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中等心理唤醒水平时,注意力提升,行为表现提高;而过高心理唤醒水平之下,注意力集中水平又会下降,损害个体的行为表现[4]。
在家里给学生上网课,就像在沙子里骑自行车,对一些老师们来讲,可谓阻力重重。如果老师们觉得“心累”、抗拒网课、提不起精神,可以尝试从心理上唤醒自己,比如:上网课之前,画上淡妆,换上工作的衣服,以此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激活自己的工作状态。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仪式感”吗?

2、“顺其自然,为所当为”[5]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心理疗法中的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
所谓“顺其自然”,即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等的形成与改变,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如:焦虑和不安是常见的心理现象,不要将其视为异物与之对抗,不要因其出现而更为烦忧。
而“为所当为”,则是指在顺其自然的态度下,努力做自己所能做的事。将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的、能见效的事情上。
从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变成“十八线的网红主播”,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网络完成,老师们有诸多不习惯与顾虑,担心教学效果,担心直播质量等,难免感到焦虑、烦躁,甚至因此而失眠。
但不要因此而烦恼,顺其自然,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告诉自己,当下的情况,有负面情绪也很正常;为所当为,将注意力着眼于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上。如:考虑如何增强在线课堂的趣味性等。
3、换个角度,换种心态
居家办公带来的不适,让很多人都忘了,这正是自己曾经所梦想的——在家上班。但如今,疫情当前,我们实在无力改变这个现状,不如倒回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曾经想要“在家上班”及其便捷之处。
比如:在线课程可使各位老师节约通勤时间,不用早起赶去学校;也不用晚自习后独自回家;可以坐着给学生们上课;也可以上穿正装、下穿棉裤、拖鞋,怎么舒服怎么穿;还可以在课间休息之余,充分陪伴自己的孩子……
既然我们无力改变现实,不如换个角度,换种心态。

4、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有些老师可能缺乏讲授网课的经验,不太了解直播设备的使用和线上授课的技巧等,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产生一定压力,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小编建议,老师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寻求社会支持。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持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的不良影响,是有益的人际交往[6]。
因此,当老师网络授课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找有网课经验的老师请教上课技巧,也可
以询问亲友关于直播的硬件设施和使用方法,学习一些直播网络用语,调节课堂气氛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不仅解决了教学问题,还缓解了压力。
5、自我强化,自我成长
在心理学领域,自我强化指个体设定最终目标,当自己做出某些行为,每达到一个子目标时,给予自己鼓励和赞赏,激励自己完成最终目标[7]。疫情阶段,老师的最终目标也许从三尺讲台前的优秀老师变成网络直播前的优秀老师。
当老师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直播压力,感到心累时,可以自己强化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对自己的进步及时进行自我肯定,比如,当使用直播用语,如李佳琦式推销试卷,活跃了课堂氛围时,在内心肯定自己的幽默感;当明白直播页面如何操作时,肯定自己的进步,通过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适当奖励自己或者休息一小时。疫情结束之后,相信自己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网课老师。
无论以何种方式上课,老师都在以最热烈的方式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肖莹莹. 中学英语教师的习得性无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社会角色,来自百度百科:https://m.baidu.com/sf_bk/item/%E7%A4%BE%E4%BC%9A%E8%A7%92%E8%89%B2/6999035?ms=1&rid=10495969924616998945
[3]漆昌柱,梁承谋论. (2001). 心理唤醒概念的强度──方向模型[J]. 体育科学研究.
[4]Easterbrook, J. (1959).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cue utiliza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view, 66, 183-201.
[5]钱铭怡. (2006). 《变态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社会支持,源自国搜百科:http://baike.chinaso.com/wiki/doc-view-358449.html
[7]自我强化,源自百度百科:https://m.baidu.com/sf_bk/item/%E8%87%AA%E6%88%91%E5%BC%BA%E5%8C%96/7422795?ms=1&rid=7842331092844254024
作者:陈艺 程敏 吴玉婷 张雨 潘莹 李旭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审稿人:刘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