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春雨点点润心房 初识于心授学忙

时间:2021-07-21 16:04    来源:心理学院    作者:陈倚莹 钟怡敏    点击:
7月1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以下简称“春雨服务队”)开启了心理学文化沙龙的第二站——“初识于心”科普小站。本次授课者为春雨服务队队员赵昕逸、刘春柳,她们从生活现象出发告诉孩子心理学的重要性,并尝试让孩子们感受心理学的魅力。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倚莹 钟怡敏)7月1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以下简称“春雨服务队”)开启了心理学文化沙龙的第二站——“初识于心”科普小站。本次授课者为春雨服务队队员赵昕逸、刘春柳,她们从生活现象出发告诉孩子心理学的重要性,并尝试让孩子们感受心理学的魅力。



在经过上午的春雨服务队的素质拓展活动预热过后,班上的孩子被分成5个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熟悉起来。而下午的科普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便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不同的见解交流。午休过后,赵昕逸便开始了她的心理学科普课堂,教会孩子们辨别生活中的心理学,带孩子们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课堂之初,为提高孩子们对科普课堂的兴趣,赵昕逸用“乌龟与乌鸦”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两两一组,分别为乌龟和乌鸦;在老师慢慢讲述有关乌龟与乌鸦的故事时,一说到“乌龟”或是“乌鸦”,他们需要立即拍向对方的手,有的孩子成功拍到便爆发出叫喊声,有的则手慢一步,有些懊恼。



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赵昕逸趁此询问孩子们“什么是心理学”。在得到不同的回答后,她用小视频为孩子们诠释心理学的科学性,并将心理学和“星座占卜”等伪心理学进行了对比讲解。接着,赵昕逸给孩子们科普了心理学的分类,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IQ与EQ等心理学术语。孩子们面对专业词汇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积极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去理解并向其他人进行解释。



在第二节课中,刘春柳给孩子们带来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科普课堂,对三个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从众效应”、“记忆7±2”和“鸟笼逻辑”进行讲解。在讲解“从众效应”时,刘春柳用明星和游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再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从众效应的体现及其影响。



刘春柳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记忆大闯关”的游戏。首先是“三十秒,等等我”,要求能在三十秒的时间内尽量记全、记准呈现的数字。随着鼠标的点击,三十二个数字被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三十秒结束后,孩子们踊跃举手来复述刚刚记忆的数字。刘春柳之后重新呈现数字,并解释道:“心理学法则‘记忆7±2’的意思是:人的记忆容量的范围为5到9。”刘春柳还通过一段对话展示了鸟笼逻辑,鼓励孩子们突破常规思维、不被刻板印象所干扰,打破自己所处的“鸟笼”,自己去探索事物的道理。



授课结束后,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交流的的小组收到了春雨服务队的小奖品奖励。“孩子们在小组中积极讨论、认真沟通,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有着较高的知识掌握程度。相信今天的授课活动能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心理学。”刘春柳如是说道。最后,春雨服务队的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合影留念。至此,本次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初识于心”科普小站活动结束。


编辑:程彦觎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