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乔雨杉 李雪漫)为响应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有关要求,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追光实践队在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的暑期支教活动中,创新服务理念,搭建多彩课程体系,建设性地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受到当地村民欢迎与支持,也给小学生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假期。

为了让羊楼洞村及周边村镇留守儿童的暑期学习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追光实践队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课程与思维拓展、爱国教育、心理疏导等素质课以及多种特色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精心准备了特色托管“套餐”,让孩子们的暑假更有养分。
7月22日,追光实践队支教语文老师杨天卓、张巍瀚为孩子们带来了语文课的思维拓展“套餐”。杨天卓为低年级同学带来一则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她没有机械地将故事灌输给孩子,而是引导他们发现故事中三个神奇的地方,讲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杨天卓带有感情地朗诵,使孩子们融入故事情景中,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试想不同情节发生导致的结局,探索故事背后的寓意。最后,杨天卓做课堂总结时讲道,“故事中水罐的神奇之处不在于本身,而在于小姑娘的爱心。帮助别人,献出爱心,是一件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情。由此启发孩子们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张巍瀚跳出学生现学的课本限制,为高年级学生介绍了诗歌文化,认识诗词的发展历程,渲染诗歌文字的优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诗经》到《汉乐府》,孩子们在张巍瀚的诵读中,深深沉浸在古诗词背后的意蕴境界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齐声诵读诗词,书声琅琅。同时,张巍瀚也准备了海子、北岛、顾城的诗,向孩子们介绍了现代诗的特点与现实意义,启发小朋友们根据生活中的灵感尝试创作一首短诗。
支教数学老师吴育纬、余诗雅则用游戏带动学生们一起画、一起数,将数学课的思维拓展“套餐”打包上桌。吴育纬为孩子们介绍了趣味“移火柴”游戏,引导孩子们通过移动组成数字的火柴棒构造出“正确”的数学运算式。孩子们兴致高昂,争相举手解答问题,现场气氛活跃。余诗雅带来了“报数字”的游戏,学生们轮流报数,遇到含有7或者是7的倍数的数字就拍手跳过,否则就算失败。整个班级学生都参与其中,感受数字游戏的乐趣。

“希望家园”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联合追光实践队暑期支教活动,开设小学生公益暑期课堂,解决了当地孩子们暑期看管难、无人管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队结合羊楼洞村教学情况和多年支教经验,充分考虑村内小学生们的知识需求和兴趣培养,力求做到严肃活泼、玩学结合的课堂设置。
据悉,追光实践队今年的教学计划将持续到7月末,现已为课堂的学生们带来防溺水安全讲座、毛笔书法、数字华容道等多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