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

魏辅文院士做客“博雅大讲堂” 畅谈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3-04-18 23:26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邓淑文 尚荷婷    点击:
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魏辅文做客华中师范大学第208期博雅大讲堂,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生态文明体制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讲座。本期“博雅大讲堂”由本科生院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讲座由副校长李鸿飞主持。本科生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院系师生到场聆听。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邓淑文 尚荷婷)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魏辅文做客华中师范大学第208期博雅大讲堂,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生态文明体制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讲座。本期“博雅大讲堂”由本科生院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讲座由副校长李鸿飞主持。本科生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院系师生到场聆听。



“为什么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魏辅文表示,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支持、调节、文化等多项服务,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当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会严重损害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且难以恢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有很多经验——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魏辅文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于这一理念,他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在一个稳定的“三棱锥”上,两边的棱分别代表自然的需求和人的需求,中间的棱则代表自然和人的平衡、统一。



“如果不能做第一,就做唯一”。随着技术方法的高速更新迭代,魏辅文不断探索新的生态保护思路,进行开创性研究探索。他列举了生动有趣的研究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解他在开展扭角羚的种群、大熊猫的能量代谢、大熊猫和小熊猫的趋同演化、麂类动物的染色体演化、熊猫对于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适应等方面研究的经历与进展,并指出未来仍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搭建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以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魏辅文呼吁更多师生加入进来,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力献策,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审读人:姚珂    徐晨阳

编辑:孟扬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