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任昊)11月12日晚,由心理学院(以下简称“心院”)团委学生会学科部主办的“文化沙龙——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分享会在南湖综合楼8060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聚焦于未来教师职业规划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活动邀请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桂先锋为同学们讲解,心院各个年级的师范生参加了此次分享会,活动主持人为学科部营员陈冠龙。

分享会伊始,桂先锋从教师的职业规划讲起。她让同学们从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和工作稳定性这三个方面思考为什么要选择成为老师。桂先锋又引用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职业选择首先要满足生理与安全的需要,表明这是最基本的外在追求。接着,桂先锋讲到,当教师这份职业满足了外在的追求时,同学们就要思考能不能从这份职业中获得满足感、实现人生意义。在同学们将来从事教师行业时,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将教书育人作为一份荣耀。她还讲述了在新疆支教的经历,介绍了自己是如何获得意义感与满足感的。看到自己教育的孩子们从不识字到能够在电脑上打出一段话时,她体会到了作为人民教师的价值。

活动继续进行,桂先锋形象地介绍了主观幸福感。她指出在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当积极的情感大于消极的情感时,积极的情感占优势,此时的情绪就会变得更加开朗。她建议同学们确立更高的职业追求,并且提到除了提升孩子的成绩外,改变一个孩子的心态,让学生走出阴霾变得开朗,也是老师的教学成就。
教师这份职业会面对领导、同事、师生、家校、社会共五种关系。在应对处理这五种关系时,桂先锋用数据指出,女教师的幸福指数普遍要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仅在处理领导关系方面占优势。接着,桂先锋列出图表,指出教师在刚刚从教以及未评职称时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而在之后几十年的从业时间里,教师的幸福指数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她建议同学们在成为教师的前几年时间里,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热情。
最后,桂先锋列举了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诸多因素。她着重强调了要对教师职业保有兴趣,并且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同学们在从教时需要有充分的能力,要做到专业自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同学们还要学会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调整自己。

在本次活动中,师范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认识到了想要获得职业幸福感,不仅需要满足外在需求,还要追求意义感与满足感。桂先锋的分享引导同学们努力追求职业幸福,在教师职业中找到价值,做一名光荣并且幸福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