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统

数统学院举办“拓数撷艺,雕美琢技”非遗文化数学原理体验活动

时间:2025-03-29 21:34    来源: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作者:程欣 冉明星 赵鑫淼    点击: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由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数苑心理有“数”工作坊承办的“拓数撷艺,雕美琢技”非遗文化数学原理体验活动于3月26日、3月29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思维融合”为核心理念,分为两期活动展开。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程欣 冉明星 赵鑫淼)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由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数苑心理有“数”工作坊承办的“拓数撷艺,雕美琢技”非遗文化数学原理体验活动于3月26日、3月29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思维融合”为核心理念,分为两期活动展开。



首期活动以"竹骨扎鸢承古韵,篾丝织灯蕴诗心"为主题,通过风筝骨架的几何构造与灯笼篾条的拓扑编织,展现传统手工艺的数理之美;第二期活动以"螺钿华饰藏数韵,非遗巧艺蕴几何"为主题,解析螺钿镶嵌中的黄金分割比例与纹样对称规律。两期活动均巧妙实现非遗传承与数学文化的跨维对话。



3月26日,数统学院在八号楼8505教室举办第一期活动。数统学院党委书记刘成竹,副院长郭玉劲,党委副书记杨可军,团委副书记胡一心,数苑心理有“数”工作坊指导老师李佳乐出席本次活动。10名俄罗斯交换留学生及5名本科生参与活动。主持人讲解风筝、油纸伞和灯笼制作技艺中的几何与拓扑知识,随后带领同学们动手实践。同学们热情高涨,专注绘制图案,在创作中感受非遗文化的匠心与温度。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中外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绚丽火花。



3月29日,数统学院20名学生在8505教室参与螺钿工艺体验活动。主持人深入讲解螺钿的历史及其中蕴含的数学美学,如对称性和几何拼接。在实践环节,参与者们精心拼贴彩色螺钿片,制作发簪、胸针等饰品,并借助紫光灯固化定型。同学们全情投入,将数学思维与艺术创意结合,打造出独具匠心的作品,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两期活动以“竹骨扎鸢”“螺钿华饰”为实践主线,通过组织同学们参与风筝、油纸伞及螺钿首饰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实现数学文化与非遗传承的跨界创作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同学们不仅提升了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技艺蕴含的智慧,直观体会到传统非遗与数学思维的深度交织。此外,本次活动也使传统技艺在青年创新思维中完成现代性转化,促进非遗传承与数学发展相互赋能,实现双向奔赴。


审读人:杨可军 林诗芸



编辑:李博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