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法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法治国家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共同构建高校与律所合作发展新格局,11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与北京市重光(武汉)律师事务所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在重光律所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杨臣、党委副书记万枞、副院长文杰、副院长肖登辉、院长助理兼法硕中心主任王清军、刘元璋出席签约授牌仪式,并参与座谈交流。重光律所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阳波、执行主任王桂荣,高级合伙人秦卫东,合伙人蔡劲松,合伙人余桂林等共同与会。

杨臣在座谈中表示,此次对重光律所的授牌,标志着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律所在法治人才培养上展开了又一紧密合作,这将实现高校学术优势与律所实践优势的双向互补,期待今后共同为法律行业及国家法治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打造校律联动新高地。
文杰表示重光律所凝聚律所专业优势,为高校学子步入社会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对在律所工作的杰出校友表达了深切的关怀与期望,鼓励他们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法律事业添砖加瓦。
万枞与王清军强调,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学和法学实践教学的关系。双方可以共同开展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这次签约仪式既是对后续工作的助推和驱动,更是双方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开端。

肖登辉表示校友是宝贵财富,此次授牌旨在学习、看望校友,并期望促进合作与发展,共同见证团队成长与进步。刘元璋表示了对阳波及团队的发展速度和成果的赞叹,团结和谐、有共同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就的关键,他相信双方合作能为法律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阳波对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领导的莅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概述了重光律所自成立以来的快速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律所现在的主营业务。他强调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温度”的工作理念,与华中师大法学院不谋而合。
秦卫东着重强调了法学教育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深厚法学功底又具备实战能力的法律人才。王桂荣则提出了不同思想碰撞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在合作过程中,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观点的律师和学者们能够相互启发,从而激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律实践的不断进步。
余桂林表示,他深感自身尚有诸多领域有待深入探索,期望在即将展开的合作历程中,每一位参与的律师与学者都能怀揣一颗永不满足、持续求知的心,积极主动地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蔡劲松表示律所洋溢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与学院中那些充满激情与创意的新鲜血液相互交融,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他也会为法律事业继续发光发热。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丁辉和乐一民对母校表达了感激,并表示要为双方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后,杨臣与杨波共同签署法学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万枞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向重光律所授予“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实践基地“牌匾。

法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持续推进与校外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交流。本次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后,法学院将继续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动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律研究方面的交流合作,有序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达成携手并进的美好愿景,力争在法治人才培养领域取得新成绩和新突破。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