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邹蕴 姜孜臻)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提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30日下午,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第三党支部、学术型硕士第二党支部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通信系研究生第六党支部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共同开展“古韵今辉 博观鄂藏”实践活动。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支部党员同志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厅、土与火艺术展厅、秦汉漆器艺术展厅、梁庄王展厅等展厅,了解了荆楚大地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渊源。随后,支部党员参观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镇馆之宝,在欣赏其工艺之精湛、设计之巧妙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活动过程中,支部党员结合自身所学,对藏品的历史、来源以及参观体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支部党员收获颇多,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第三党支部党员曾瑞雪同志表示:“今日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楚文化的珍贵文物,尤其是精美的青铜器、编钟和漆器,每一件都透露着古代工艺的独特魅力,仿佛听见《大风歌》中项羽的豪气:‘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些文物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学术型硕士第二党支部党员郑紫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但我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找不到答案。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双声’入耳,我仿佛听到了2400年前,曾侯乙在楚王面前敲响那象征和平的钟声。我想,我听到了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通信系研究生第六党支部书记伍江乙表示:“今天下午,我在通信学院研究生第六党支部的带领下,与华师法学院党支部的同志一起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学习。馆内的越王勾践剑一下吸引住我。剑身寒光凛冽,菱形暗纹精美,剑柄装饰精致,尽显古人高超铸剑工艺。凝视此剑,仿佛看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影,感受到那段历史风云。它不仅是兵器,更是历史见证者,承载着时代故事。”
文明浸润于泱泱大国的筋骨血脉,融铸于漫漫征途的坚实步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学习”“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次活动,让党员同志们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在感受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的同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励大家自觉做文化传承的践行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