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丽妃)为创新文化扶贫新模式,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省情、服务地方发展,外国语学院青禾实践队于7月10日至12日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燕子镇民族中心小学,利用专业知识展开义务支教,同时对乡村外语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
7月12日,调研组的队员们有幸获得了一次与在校小学组英语教师们的访谈机会。本次访谈以教学现状为主线,旨在探讨数字化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据教师们介绍,目前农村师资紧缺且流动性较大,一个老师通常要担任几个科目的教学;此外,英语老师并非都是英语本科毕业,在完成县里组织的培训以及自学后便上岗教学。学校外语科目师资欠缺,家庭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也不高,学校每周安排的英语课程也只有两节,缺乏语言环境,课后学习英语时间少——乡村外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仍有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

而对于数字化媒体的运用,老师们表示多媒体资源几乎每节课都会使用到,包括使用PPT进行授课,运用音频资源来保证发音的标准和进行听力练习,以及使用视频资源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但因学生们平时寄宿在学校,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且没有更多的多媒体资源,课后没有途径复习上课听过的听力或是看过的视频,周末回家也仅有极少数学生会自觉拓展课外英语学习资源。数字化媒体虽已运用于课堂中,但课后运用依然欠缺。
同时,学校配备的多媒体设备并不全面,已配备的一部分设备也已老化,容易出现卡顿、无法使用等问题。在技术培训方面,老师表示:“学校师资本就紧缺,再抽出一部分教师出差接受计算机培训则会落下许多课程,补起来也很困难。”在此双重难题下,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都不是一件易事,距离在农村课堂中数字化媒体的灵活运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以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青禾实践队一直致力于寻找中国农村外语发展出路。在本次深入学校内部的调研中,青禾实践队员们发现乡村外语教学的教学环境依旧不乐观,认为一方面应合理利用可用资源来弥补教育条件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须加强经济建设,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